张大伯的儿子回忆,去年底,父亲常常感觉心悸、头晕,心脏跳得时快时慢,到医院一检查,确诊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叫“房颤”。医生给开了抗凝药,叮嘱要按时用药。前些日子,张大伯感觉身体没什么不适,自己就擅自停药了。可万万没想到,后来就突发中风,落下了半身瘫痪,后果已无法挽回。
“明明是心脏问题,怎么会中风了呢?”
房颤患者别大意,引起的中风致死率更高
房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医生指出,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脑中风。与普通人相比,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要增加近5倍 !
房颤的症状虽轻,危害却很大。房颤发生时,心房有效的收缩功能消失,这导致心房内的血液淤积并可能产生血栓。血栓脱落后,会随着血液流动,停在哪里,就可能会造成相应部位血管的堵塞,如脑栓塞、肺栓塞、下肢深静脉栓塞等。最常见的是脑栓塞,即脑卒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风”。
远程观心,开启房颤早筛早治新模式
房颤发作时,患者通常会表现出心跳加快、乏力、眩晕、胸闷气短、胸部不适感等症状。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房颤发作是没有症状的,使得房颤极具隐匿性。不少房颤患者是在医院做24小时心电监测、长程动态心电图时发现的。
三年的新冠疫情之后,对房颤的管理提出了新挑战。首先,人们对聚集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交叉感染,致使人们降低了去医院的频率,对于房颤的早筛早诊早治是不利的;其次,疫情之后的失业潮压力大,使得人们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能引起房颤发作。
在这种大前提下,大众如何能够进行自我心电监测,若发现心电异常,并能足不出户进行专家咨询和疾病管理,变得尤为难得。此时,可穿戴智能心电设备和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善行医疗十二导联智能心电衣,凭借完善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势,以及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上的技术优势,为患者提供规范、有效的心血管疾病管理远程服务。
通过十二导联智能心电衣采集患者的心电数据,绑定的心护士APP上将直接展示实时动态心电图和24小时Holter报告。通过心护士APP,医生可远程查看管理患者的心电图,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给予及时的提醒干预和疾病管理建议,并可进行医生咨询、疾病管理和药品处方。

及时和持续心脏健康监测可预防中风
保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是降低中风风险的最佳途径。许多国家,因心血管疾病而过早死亡的人数正在增加,虽然有大量关于中年时期保持良好心脏健康以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的信息,但关于年轻人心血管健康的数据却很少。
大多数人在进入中年前就已经失去了理想的心血管健康,然而很少有人直接表现出不良症状,因此需要预防策略来预防或恢复年轻人群的心脏健康。
研究显示,CVH评分为零的患者中,早发(小于55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最高。CVH评分提高1分可使心脏病发作风险降低42%,心力衰竭风险降低30%,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25%,中风风险降低24%。
随着时间的推移,CVH评分提高的人减少了因心脏病发作、中风、心力衰竭而住院或死亡的风险,但在研究期间,开始并保持较高CVH评分的人最终因心脏病发作或中风住院或死亡的可能性最小。